潮绣之美
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与广绣合称为粤绣,是潮汕地区的主要传统工艺美术品。
潮绣与苏绣、湘绣、蜀绣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潮绣,因图案严谨,色彩瑰丽,运用金线、银线、绒线结合绣制,垫凸而富有强烈的装饰性,因而在全国各绣中独树一帜。
题材有人物、龙凤、博古、动物、花卉等,以饱满、匀称的构图和热烈喜庆的色彩,气氛鲜明、生动地表现题材,使潮绣产生了丰富瑰丽的艺术效果。的艺术效果。
潮绣的种类
潮绣有绒绣、钉金绣、金绒混合绣、线绣等品种,各具特色。
1.绒绣。在各种丝、绸、缎上,以平绣针法用丝绒绣出平的画面;题材多为飞禽、博古,用作画片、挂屏等。
2.钉金绣。钉金绣,又称金银绣,钉金绣针法复杂,有过桥、踏针、捞花瓣、垫地、凹针、累勾绣等60多种针法,其中“二针企鳞”针法为其他绣种所无。钉金绣运用垫、绣、贴、拼、缀等技术处理,可产生浮雕式的艺术效果。
3.金绒混合绣。以金银线为主,绒线为辅的叫金绒混合绣。
4.线绣。纯用丝线平面绣制。
代表作品
《郭子仪拜寿》
《狮子头》
潮绣作品《郭子仪拜寿》、《狮子头》、《海龙王头》、《安春鸟》等,在宣统二年(1910)清政府在南京举行全国工艺赛会上得奖。刺绣作品还于1915年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1923年和1925年参加伦敦赛会,得到国际上较高的评价。
潮绣作品《九龙屏风》和《吹萧引凤》,1982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的金杯奖。
《九龙屏风》
《九龙屏风》是潮州钉金绣的代表作。1982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采用钉金绣垫凸技艺,龙头垫棉和纸,用扎绒线丁勾勒轮廓,突出骨骼、鬃发;龙身铺垫高于表面二、三公分,浮雕般地展现了蛟龙雄浑善舞的身躯;龙鳞采用钉金二针企鳞法,此法为潮绣所特有,用金的折射产生闪闪发光的效果,富于质感。
梅兰菊竹谓四君子,不仅为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也是中国传统寓意纹样。此四屏作品在黑色底料上以金线为主,绒线为辅,加以薄垫进行绣制,使画面主题突出,富丽堂皇,光彩夺目。
《钉金绣·梅兰菊竹图》
财星拱照中采用了钉金绣技法来突出铠甲、头盔、网靴、宝鼎、金锏等的金属特性;用了贴布绣技法来表现飘带、袍服的柔软质地;而虎及人物的脸、手等则施以薄垫绒绣技法绣成。多种的绣技运用,令人物形象生动传神,画面刚柔并济、相得益彰。
《金绒混合绣·财星拱照》
通花,旧称“哥罗纱”。以优质棉纱线为原料加以钩织,纹饰有虚有实,若隐若现,常用于台布、床垫等实用品上,极有艺术欣赏价值。此台布用浅红色和白色线编结出对称的网状镂空花纹及各种密实形花纹,虚实相映,层次分明。
抽纱·粉红色通花方桌台布
潮州通锦绣是传统潮绣和抽纱技艺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新品种,20世纪六十年代初由潮州刺绣艺人首创。它以通为特点,以绣为主体,运用点彩和纳锦两种绣法绣制,其工艺特点是在经纬方格纱的底布上,采用抽纱工艺的抽、拉、挽、缚等技法,再配以染、衬、钉、锁、垫等各种绣艺,组成点、线、面的绣锦画面。
绣品密实中见通透,层次分明,主次清晰,若浮若现,加以各种花纹综合交错,穿插流畅,组成千变万化的剔透纹样,宛如镂雕。它既有潮绣的精致瑰丽,又有抽纱的淡雅清隽,自问世以后,便受到中外各界的广泛好评和喜爱。
历史发展
潮绣历史悠久,源于何时,说法不一,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始于唐代。在唐代至五代十国期间,由于广州属于边疆地区未受到战乱的影响,刺绣与农业、手工业一样得到长足的发展,宋代至明代粤绣的技艺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清朝乾隆年间,广州已设立绣行,广州和潮州等地也广设绣庄、绣坊,粤绣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19世纪英国艺术家波西尔所著《中国美术》中写道:“中国人长于刺绣花鸟,而广东人于此技术尤为专长……”潮绣多输入欧洲,可见当时中国潮绣欧洲也影响颇大。
垫高绣别具一格
垫高绣
潮绣图案设计注重均衡对称,构图饱满,色彩绚丽。主线为金线,并用银、绒线或单独勾勒或混合针绣,使产品收到金碧辉煌,鲜艳夺目的效果。
潮绣针法多样,有疏丝绣、过桥绣、打子绣等多达200种。每一针法均具独特制作效果,巧妙运用,绣物惟妙惟肖。如绣龙身,选用“转针绣”,制成鳞片栉比叠迭,宛若生龙活现。
潮绣独特之处在于垫高绣,即在绣地上铺贴一些棉絮,多少按纹样要求,最高有1寸多,然后绣上金丝绒线,使绣物有如浮雕,富立体感,这种绣法在四大名绣中绝无仅有。
主办单位:
汕头市体育局
中国(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承办单位:
汕头市长跑协会
支持单位:
中共汕头市委宣传部 共青团汕头市委员会
汕头市公安局 汕头市财政局
汕头市城市综合管理局 汕头市卫计局
汕头市交通运输局 汕头市外事侨务局
汕头市气象局 汕头市广播电视台
汕头市公安局消防局
沪ICP备15010119号-5